中国人的一日三餐叫「吃饭」,不叫「吃菜」,而大米无疑是饭桌上的主角,是中国人心中的白月光。
提起大米,大多数人都会说东北大米最好吃。在东北、华北、华中、长江流域、华南、云贵高原六大稻米产区,1000多个品种的大米中,东北大米为何如此出类拔萃,深受大家的喜爱呢?
东北大米有多好吃,俗话说,北粳南籼,而东北大米就是粳米的C位。它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米白,二是米油。
蒸熟的东北大米,表面像刷了层油,晶莹闪光,颗粒分明,香味浓郁,入口香甜,轻松就能两碗下肚,咀嚼有弹性而不粘牙,硬度适中没有渣感。
即便是冷了的东北大米依然保持软糯感,最适合需要冷吃的寿司。因此东北大米也深受日本人喜爱,在日本市场占约18%的市场份额,以至于很多日本游客千里迢迢把它“人肉”背回国。
东北大米的好吃不止是地域的偏爱,而是可以用数据来量化考核的。影响米饭食味品质最大的是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米饭蒸煮后缺乏光泽、黏度小、硬度大,口感较差;但过低又会太黏、太软,也不算好。直链淀粉还有一个特性,让米饭冷却后变硬、板结,难以下咽,这也不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优质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4%到20%之间,真正优秀的粳米一般在17%左右,著名的五常大米品种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大约在16.6%。
优秀的东北大米之所以能“出圈”,并不是一夜爆红,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这一切“并不简单”!
东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处于北纬40°-45°之间,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
东北属于大陆性气候,受来自内蒙古的冷空气影响大,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短,一年中更多的时候都是夜长昼短,所以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13℃,最高达20℃,给大米自身的营养积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东北黑土是东北大米美味可口的关键之一。黑土厚度平均厚达20-30厘米,而五常的黑土层更是平均厚达1米,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属于“膏腴”般肥沃的土壤。黑土土壤肥沃,含有很多人体和植物都需要的微元素,加上地表河流汇成河水浇灌,灌溉用水污染较小。可以说“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在黑土上种植出来的农作物,比其它地区的农作物更富有营养,口感和品质也更好。
东北大米一年只产一季,生长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在这片土地里所有的营养,一年中只有一次充分滋养作物的机会,这样的滋养自然比一年两次甚至三次供养作物来的养分更足!
如果说自然条件是东北大米美味可口的重要条件,那更具决定性的因素的就是品种。
东北大米和雄踞于大米鄙视链顶端的日本大米系出同源。日本的主食只有大米,几乎都是粳米,他们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对粳稻的科学育种,培育了大量的优秀品种。
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带来了用日本育种技术培育出的稻种,在东北“落地生根”,直到1950 年代中国本土的农技人员开始自行育种,依然选择了大量日本品种作为亲本来源,在一次次的“优中选优”中,才有了如今的东北大米。
裕道府秉承匠心精神,传承好米十三道工艺,产出优质的东北五常大米
2024-12-22 15:54:10
2024-12-20 17:06:08
2024-12-20 15:36:14
2024-12-20 11:24:07
2024-12-20 09: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