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下,杭州市传统工艺与民宿行业积极寻求转型突破,通过依托省级公共品牌“浙个好”名录及政企联动扶持,实现了技艺传承与经营模式的双重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王笃清木雕:守艺革新破困局 位于拱墅区的王笃清黄杨木雕工作室,是杭州市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面对传统木雕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脱节,工作室创始人王笃清提出“传承即创新”的理念,强调工艺需与时俱进。入选“浙个好”名录后,该工作室获得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与二轻集团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推动技艺现代化转型,订单量与营收显著提升。王笃清表示:“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融入现代审美,才能焕发新生。”
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研
(二)草人桥工艺:匠心织就传承路 上城区河坊街的草人桥工艺品店以棕编技艺闻名,却因受众萎缩面临传承困境。店主王力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学习,并借助杭州市“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通过技艺展演、培训基地建设等措施重振技艺。文化部门与企业联动,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探索出一条“现代经营+传统技艺”的创新路径。
团队成员对游客进行问卷+访谈
(三)茗篁居民宿:文旅融合谱新篇 坐落于西子湖畔的茗篁居,以江南园林韵味吸引游客。在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的支持下,该民宿通过环境优化、主题活动和文化深度挖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政府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宣传推广,助力其入住率持续增长,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团队成员随机偶遇游客
(四)岙田里民宿:品牌聚势绽芳华 余杭区鸬鸟镇的岙田里民宿依托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借助“浙个好”品牌名录的专项资金补贴、低息贷款及税收减免政策,成功升级设施与服务,形成“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多元模式。民宿主表示,未来将深化与政府合作,进一步推动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
团队成员对店家进行访谈
【结语】 从木雕技艺到棕编工艺,从湖畔民宿到田园雅居,杭州市通过公共品牌赋能与政企协同扶持,为传统行业开辟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的完美融合,也为全国同类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杭州经验”。未来,杭州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传统技艺与文旅产业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5-03-07 14:42:16
2025-04-17 15:09:13
2025-04-17 12:00:10
2025-04-17 10:27:09
2025-04-17 09: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