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什么是掩食脉冲星对双星系统研究有什么帮助宇宙中的"心跳"与"日食"奇观
当"中国天眼"FAST捕捉到PSR J1928+1815这颗特殊天体时,科学家们观测到了宇宙中罕见的"心跳遮挡"现象——这颗毫秒脉冲星每3.6小时绕转伴星一周,期间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物质完全遮蔽,如同宇宙尺度上演的"日食"奇观。这种被称为掩食脉冲星的天体,本质上是高速旋转的中子星(自转周期10.55毫秒)与伴星组成的致密双星系统,其轨道半径仅50万公里,伴星质量远超普通脉冲星系统。这类系统在银河系中极为稀缺,目前发现的类似案例不足十例,它们的特殊性质为验证双星演化理论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破解恒星演化的关键拼图
掩食现象的本质揭示了双星系统物质交换的剧烈过程。中国科学院韩金林团队的研究表明,这类系统中大质量恒星率先坍缩成中子星后,会通过引力剥离伴星物质,形成被膨胀等离子体包裹的"共包层"结构。FAST观测到的强散射现象证实,掩食区域存在极端湍流等离子体,这些物质以多路径传播效应扭曲脉冲信号,为理解"黑寡妇"脉冲星蚕食伴星的物理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发现系统的伴星质量异常庞大,这对传统双星演化模型提出了挑战,可能意味着存在新的恒星演化路径。“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什么是掩食脉冲星对双星系统研究有什么帮助
引力波研究的潜在信标
这类紧密绕转的双星系统最终会通过引力辐射损失能量而逐渐靠近,成为未来引力波探测的重要目标。掩食期间观测到的物质相互作用数据,能帮助科学家精确计算系统轨道衰减速率,预测可能的合并时间尺度。更关键的是,PSR J1928+1815所处的演化阶段恰好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从共包层阶段到最终合并的中间环节,这对完善致密双星全生命周期演化图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研究人员推测,这类系统在结束约一千万年的短暂演化后,伴星将坍缩为白矮星,开启新的演化阶段。
FAST的独特观测优势
此次发现凸显了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不可替代性:其超高灵敏度能捕捉到极短周期脉冲星的微弱信号,而中国自主建造的19波束接收机使系统具备同时扫描大面积天区的能力。相比其他射电望远镜,FAST对脉冲星信号散射效应的测量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这是解析掩食区域等离子体湍流特征的关键技术保障。随着后续观测的持续开展,科学家有望发现更多类似系统,构建完整的掩食脉冲星演化序列。“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什么是掩食脉冲星对双星系统研究有什么帮助
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富矿
该发现的影响远超天体物理学范畴:极端密度物质状态的研究能为核物理提供参照;强磁场环境下等离子体行为认知有助于可控核聚变装置设计;而脉冲星计时阵列本身又是探测时空涟漪的天然工具。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现成果从观测到论文发表仅用时三个月,创造了FAST科学产出的新速度记录,标志着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已形成从设备到研究的完整创新链。
猜你喜欢
Claude 4大模型能连续工作7小时 Claude 4大模型可将日常工作自动化
2025-06-25 16:28:54
2025-06-25 16:09:07
2025-06-25 15:51:12
2025-06-25 15:21:07
2025-06-25 15: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