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 王健林是否能解决万达流动性危机在商业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近年来频繁出售旗下资产以应对流动性危机。2025年初,万达再次被曝出加速抛售万达广场的消息,引发市场对其债务压力与转型成效的广泛关注。尽管王健林通过“断臂求生”策略暂时缓解了部分资金压力,但万达的债务困局与商业模式挑战依然严峻,能否彻底化解危机仍需多维度观察。
债务危机与资产抛售的连锁反应
万达当前的流动性危机根源可追溯至其高杠杆扩张时期埋下的隐患。2017年,万达为推进轻资产转型,与多家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承诺旗下珠海万达商管若未能在2023年底前完成上市,需支付超过180亿元的股份回购款及利息。然而,万达商管多次IPO折戟,触发对赌条款,导致债权人通过司法途径申请财产保全,王健林名下股权被大规模冻结。截至2025年3月,其持有的万达文化、珠海横琴稳驰企业等核心资产股权冻结金额累计突破160亿元,严重限制了万达的融资能力。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 王健林是否能解决万达流动性危机
为应对债务压力,万达自2023年起加速出售资产。据统计,至2025年初,万达已累计出售超过30座万达广场,交易总额超百亿元。2025年开年仅一个月内,万达便密集转让安徽宣城、铜陵等地的5座广场,接盘方多为新华保险、坤华基金等险资机构。这些交易遵循“卖产权、留管理”的轻资产模式,万达通过保留运营权继续获取管理费收益,但核心资产流失削弱了其长期融资能力。
轻资产转型的困境与险资抄底的逻辑
万达的轻资产战略本意是减少资金占用,专注商业运营,但转型进程受多重因素制约。一方面,重资产模式下积累的债务与收入高度绑定,商业地产收入下滑导致偿债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房企上市审核趋严,万达商管第四次IPO失败后,依赖中东资本注资仅短暂缓解危机,未能解决根本性债务问题。
险资成为万达广场的主要接盘方,凸显市场对成熟商业地产项目的价值认可。坤华基金、新华保险等机构凭借长期资金优势,抄底收购万达广场,看重其稳定的租金现金流与抗周期属性。例如,坤华基金在2024年至2025年初累计收购14座万达广场,形成规模效应。然而,这种“卖血求生”的模式难以持续——万达核心资产持续缩水,长期可能削弱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 王健林是否能解决万达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危机的深层挑战与破局可能
尽管资产出售为万达带来短期现金流,但其债务规模仍远超偿债能力。截至2025年,万达集团总负债达6000亿元,其中有息负债约1316亿元,而账面现金仅百亿量级。频繁的股权冻结与质押进一步加剧融资困境,例如王健林将240万股万达股权质押给关联企业珠海万赢,试图通过内部资金调配缓解压力,但此类操作仅能暂缓危机。
万达的破局关键在于能否成功上市拓宽融资渠道。若能推动珠海万达商管登陆港股,可一次性解决对赌协议遗留问题并引入长期资金。然而,当前房地产行业政策环境与投资者信心不足,加之万达股权冻结导致的估值折损,上市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此外,万达需在轻资产模式中探索新盈利点,例如深化商业运营服务、拓展数字化业务,但其转型速度能否匹配债务偿付节奏仍是未知数。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 王健林是否能解决万达流动性危机
王健林的“卖卖卖”策略展现了企业家在危机中的果决,但万达的流动性危机本质上是高杠杆扩张与行业周期共振的结果。短期来看,资产出售与险资接盘为其赢得喘息空间;长期而言,债务化解需依赖资本市场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若上市计划再度延宕,万达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资产缩水与信用崩塌风险。商业世界的残酷法则提醒我们,胆识之外,企业更需敬畏风险,在扩张与稳健间找到平衡。
猜你喜欢
2025-06-25 16:09:07
2025-06-25 15:51:12
2025-06-25 15:21:07
2025-06-25 15:15:11
2025-06-25 1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