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发布时间:2024-06-14 09:41:24    作者:xjh    来源:   

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今天(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点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议,通报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遗址的新考古成果。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开展了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三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

据了解,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发现了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遗址水深约1500米。这两艘沉船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和弘治时期。

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现已确定:

1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约3米,由船体和大量堆放整齐的瓷器、铜器、竹木器具组成。1号沉船遗物超过10万件。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

调查期间,共提取了928套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部分瓷器含有“福”、“正”、“太平”、“吴文自制”等底款。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国家文物局副局关强表示,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遗址储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明确,是中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证明了中国祖先发展、应用、南海历史事实,恢复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繁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意味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到深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各种深海技术和设备。例如,长基线定位系统提高了定位导航和位置指示的精度;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完成沉船遗址分布区域的全景摄影拼接和三维激光扫描;利用潜水器软机械手提取文物,收集大量海底沉积物、底层海水、海洋动物等样品;特别是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探索深海考古调查的一套路径和方法。

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南海西北陆坡1号沉船提到的货物数量巨大。考古调查显示,船上的货物主要是瓷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五颜六色的珐琅。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琅器皿大多是传世品,考古发现一直很少见。一号沉船上出现了大量的珐琅器皿,令世界惊叹。

蓝色如深色晶石蓝,紫色如深色紫水晶紫,黄色如透明金珀,在民国古代陶瓷名称“饮流斋说瓷”中,作者用晶石、紫水晶、金珀色,描述了陶瓷的颜色,荣誉属于珐琅,后代学者常见釉水晶肥,造型优雅优雅。珐琅,在元代燃烧,在明朝流行,清朝逐渐衰退,乾隆很少燃烧。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博物馆学院教授秦大树:最早出现在山西,明中期出现在景德镇。用袋子挤出的线条叫沥青粉,勾勒出线条的边缘。线条的外面是地面,比如蓝色的地面,但叶子里充满了紫色的颜色,这是最典型的珐琅。

专家介绍,珐琅中国最常用的壁画沥粉绘画技法:制作时,一般先在经素燃烧的胎体上,用泥勾出凸起的图案轮廓,在轮廓中填充各种瓷釉,然后在窑中锻造。贴花、堆塑、镂空等也是常见的装饰技术。早期珐琅为陶瓷轮胎,明代景德镇窑改为仿瓷轮胎。

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常见的珐琅、梅瓶、大口罐,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如意云头纹、英洛纹为主。

这款珐琅彩莲花纹梅瓶,凸起的线条勾勒得淋漓尽致,形成凹、平、凸三层立体图案,既有整齐的图案特色,又有传统的绘画风格,清新典雅。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目前珐琅瓷可能是最抢眼的。最特别的是珐琅瓷表面有一个贴金箔的主要图案,以前没有发现过,生产工艺非常精湛。明代中期比较流行,这批珐琅瓷恰好在明代中期。

流行时间短,珐琅华器流传不多,国内考古发现的珐琅华器数量也少。南海西北陆坡1号沉船上的批量发现,有望为专家学者发现珐琅华器的各种疑问和未知提供更多线索。

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博物馆学院教授秦大树:(明朝)弘治、正德是中国瓷器出口的一个小高峰,珐琅工艺生产时间相对较短。它可能与阿拉伯地区的订单、更直接的贸易交流有关。导航的随机性很大,船沉了,可能会对贸易造成很大的打击,不再运输如此宝贵的东西。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 色彩斑斓的珐华器惊艳天下

南海西北陆坡1号沉船作为中国沉船考古学中首次发现的珐琅器皿,直接证明了景德镇珐琅器皿在明代中期作为商品销售,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见证。

南海西北陆坡1号、2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意味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国家文物局将加强与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的合作,践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共识,按照“大考古”工作理念,推进后续考古、保护、研究解读、展示利用,更好地揭示中华文明的海洋特色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为保护和利用国际水下文化遗产贡献中国案例。


推荐阅读
近日,加密货币交易平台HTX发布2025年开年报告。在题为《聚焦创新与信任,拥抱全球增长》的报告中,全面总结了HTX 2024年的发展数据,并提出了2025年的目标规划。报告链接:https://sq...

2025-01-15 19:03:07

2025年1月12日,由《商业周刊》主办,揽胜品牌担任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的2024“彭博商周年度人物”盛典在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圆满落幕。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个人都置身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新观点、新技...

2025-01-15 18:03:07

风险评估如同航海图中的灯塔,为投资者指引方向,确保航程的安全与稳健。源达投顾,作为智慧金融的引领者,深知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客户的资金安全,更是实现财富稳健增长的前提与保障。源达投顾通过精...

2025-01-15 17:58:33

 乙巳蛇年春节将近,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人潮涌动,张一元总店门前消费者排起了长队。张一元总店连续13年保持茶行业单店销售纪录,2023年销售额首破3亿元,2024年成功突破3.5亿元,销售额实现...

2025-01-15 17:54:25

近日,黄果树小黄鸭主题漂流项目发布会在深举行,发布会的参会人员包含黄果树旅游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曾琨,贵州安顺黄果树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蒋文博、小黄鸭德盈控股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

2025-01-15 17: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