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视保姆乱象调查:歪曲宣传、涉传与冒名欺诈

发布时间:2025-02-25 20:15:12    作者:小编    来源:   

近日,多名愤怒的消费者向本报痛斥,山东璟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 “视保姆” 产品,简直就是市场毒瘤!其宣传手段荒谬至极,推广模式暗藏传销祸心,更令人发指的是,竟胆大包天打着央企的名号公然行骗,实在是无法无天!

离谱至极的虚假宣传:“近视克星” 沦为笑柄

在视保姆那一堆天花乱坠的宣传资料里,其产品被吹嘘成了无所不能的 “近视克星”。什么 “一元试用,彻底摆脱近视烦恼”,还有 “签约降度,无效退款”,甚至大言不惭号称是 “行业内唯一一款能安全高效摘镜,且保证永不反弹” 的神奇产品。市场部那个沈姓经理,更是厚颜无耻地在接受采访时信誓旦旦保证,“生育波共振眼镜” 对近视、远视等眼部问题能实现 100% 治愈,让视力瞬间恢复正常,就连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角膜炎等疑难杂症都不在话下,都能有显著疗效。

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查便知,其专利名称不过是 “一种生育波共振智能眼镜”,核心装置 “生物波共振芯片”,而这眼镜备注的作用仅仅是 “缓解疲劳”“改善并提升人体健康” 这种不痛不痒的表述。再看看某电商平台,视保姆同款 “生物波共振芯片”,价格低至 “2 元起”,简直就是个廉价的小物件。早在 2019 年 4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6 部门就三令五申,严禁在近视矫正宣传中使用 “康复”“恢复”“近视治愈” 等误导性词汇。今年 4 月,市场监管总局更是开展专项行动,全力打击近视防控类产品的虚假违法广告。视保姆倒好,全然不顾这些规定,公然对着干,完全是把法律法规当儿戏!

视保姆乱象调查:歪曲宣传、涉传与冒名欺诈


拉人头涉传:高额回报画的大饼,实则是财富黑洞


当下,视保姆在全国各地疯狂地以 “恢复 5.0 视力最快 2 个月”“高额回报” 等极具诱惑性的噱头大肆发展 “合伙人”。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代理视保姆产品分为创业合伙人和高级合伙人,创业合伙人得交 9800 元,高级合伙人更是要交纳 39800 元。只有乖乖交了钱成为合伙人,才有资格去拉更多人入伙,然后从推荐的合伙人或者间接合伙人交纳的合作金里抽成拿奖金。

就拿 9800 元的创业合伙人为例,交了钱后给你总价值 12040 元的 3 套产品,看似划算,实则是陷阱的开始。发展 3 个人卖出产品,能分别拿到 400、600、800 元不等的直接提成,间接提成也有 200、300、400 元不等。要是创业合伙人再发展创业合伙人,直接奖励高达 6860 元 / 人,被发展的合伙人再发展下线,还能拿到 2940 元 / 人的间接奖励,就这么层层盘剥,间接售出产品的提成源源不断。反传销专家李旭一针见血地指出,视保姆这经营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的三大典型特征:收取高额入门费、疯狂拉人头发展下线构建多层级团队、团队计酬层层返利吸血。视保姆商学院院长武玉杰还透露,目前视保姆会员数量约 5000 人,创业合伙人和高级合伙人各占一半,这么一算,视保姆非法入账金额早就超亿元,简直就是在疯狂掠夺消费者的财富!

视保姆乱象调查:歪曲宣传、涉传与冒名欺诈


视保姆乱象调查:歪曲宣传、涉传与冒名欺诈

冒用央企名号:无耻至极的欺诈,妄图蒙混过关


视保姆的宣传简直是离谱到了极点,竟然自称被央企青睐,说什么中央党校、中信银行、中国航天等控股 51%,还大言不惭宣称自己是国有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发展中心。更过分的是,还在宣传里给出查询方法,引导大家通过 “企查查” 等平台查询深圳璟禾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信息,企图用这种看似有理有据的方式来坐实其央企背景,忽悠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

但记者经过多方艰难核实,真相大白:视保姆和它提及的那些央企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相关央企纷纷明确表示,从未与视保姆有过任何合作,更没有对其进行控股。视保姆这么做,就是赤裸裸地冒用央企名号,给它那些非法勾当披上合法的外衣,恶意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简直是毫无底线!

监管缺失与受害者困境:正义何时降临?

视保姆这一骗局仍在持续肆虐,众多无辜消费者深受其害。无数家长为了给孩子治好近视,不惜砸下重金购买产品和服务,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孩子视力不仅没改善,甚至还进一步恶化,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还有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投资者,满心欢喜加入合伙人行列,想着能大干一场,结果却是血本无归,多年积蓄付诸东流。

然而,由于视保姆的经营手段极其隐蔽,涉及地域又极为广泛,监管部门在调查和打击过程中困难重重。虽然部分受害者已经勇敢地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但案件进展异常缓慢,受害者的损失想要追回,更是难上加难。视保姆这一恶劣事件,不仅让众多家庭和个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扰乱了原本健康的市场秩序,让正规视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声誉也跟着受损。

在此,本报强烈呼吁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增强辨别能力,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天花乱坠的误导性宣传和高额回报的诱惑,别让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打了水漂!同时,也迫切希望监管部门能加大执法力度,拿出雷霆手段,严厉打击此类丧心病狂的违法犯罪行为,尽快还市场一个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好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这些无良商家无处遁形!

推荐阅读
伊朗将积极应对美国“极限施压” 特朗普将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周二表示,伊朗政府已经制定了“积极计划”来促进经济发展,以应对美国的“极端压力”政策。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

2025-02-13 10:23:11

前段时间,杭州西湖迎来了豆神教育“相拥西湖畔——窦神归来· 深解湖心亭看雪”文史研学团队。通过探访古诗词里的杭州西湖,豆神教育的老师们让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杭州西湖。此次研学活动围绕明末清初著名文...

2025-02-13 10:00:11

特朗普和普京通话:希望结束俄乌冲突 普京邀请特朗普到访莫斯科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期而有效的电话交流。双方讨论了乌克兰、中东、能源、人工智能、美元的力量等话...

2025-02-13 09:35:29

2025年,全球清洁行业领军者德国卡赫迎来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九十周年庆典。九十载时光飞逝,卡赫始终致力于为全球数百万追求专业高效的企业用户提供持续可靠的清洁保障,并成为世界数十亿热爱生活、追求品质的家庭...

2025-02-12 11:39:18

近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主动为客户寻找理赔的理由,百万赔款彰显理赔价值”的典型案例,成功入选中国网“2024年度十大温暖理赔案例”名单。这一荣誉是对平安人寿理赔服务的高度认可,亦是践行“...

2025-02-12 11: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