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天,银行理财产品正处在最后转型冲刺阶段。2021年的理财市场,监管文件不断出台,理财子公司积极布局新领域,同时,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效果显著。有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完成净值化整改,接下来,理财子公司将与其它金融机构同台竞争,继续在权益市场发力。
2021年,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超86%,较2020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来看,部分银行的净值化转型进度已经超过了90%,尤其上市的城商行表现突出,例如,南京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杭州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3家城商行截至今年9月末,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分别为96.68%、96%、95.78%。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整体来看,今年理财产品转型进展加快,保本理财产品基本达到监管压降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也不断提升。预计到过渡期结束时,市场净值化比例可以达到90%左右。
此外,理财产品的估值方式也走向“真净值化”,9月30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新规统一规范了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方式,进一步推进从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转变的进程。业内人士认为,市值法的产品随投资标的净值上下波动,更真实反映市场变化,可充分向投资者展示产品的净值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将成为常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监管政策下,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的差距逐渐缩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背后,是对于不同领域同类金融产品监管标准的统一,监管套利空间正在逐步消退。
比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就逐渐向货币基金看齐,6月11日,银保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与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制度相似,新规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投资范围、久期管理、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偏离度等方面进行大幅收紧。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有利于加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合规性和稳健性,防止不规范产品的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
2021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积极抢滩权益市场,积极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同台竞争,部分投资能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已经发行直接交易股票的权益类产品及私募股权类产品。不少理财子公司参与了上市公司的调研。根据choice的统计显示,今年11月,银行理财系的投研人员合计调研上市公司185家。某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通常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可能是对这些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或债的投资感兴趣;也有可能是已经投资了相关公司,对该公司进行投后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债权类等固定收益市场投资风险加大、通道减少,加大权益类投资已成必然。未来银行理财公司会继续大力推出权益类产品。
养老金融和绿色金融是今年理财子公司积极专研的领域。今年,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委出台相关措施,明确发挥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作用,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的积极性。关于绿色金融,各家银行也积极展开了实践,将绿色金融理念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在理财产品方面,ESG投资成为布局重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三季度新发ESG理财产品5只,累计募集资金超70亿元;今年以来新发ESG理财产品23只,募集资金181亿元。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ESG理财产品以固收产品为主,权益类产品有待创新,产品主要覆盖节能环保、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乡村振兴、民生等重点领域。
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平衡问题也愈发凸显。“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这也给理财子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首批养老理财产品于12月6日正式开售,这只是养老理财的开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借助各方力量,建立起养老的生态体系,并用多元化、综合化的服务来发展养老市场。
来源:周到上海
2024-04-29 15:43:53
2023-12-07 09:30:57
2022-04-28 23:53:56
2022-04-28 23:39:56
2022-04-21 11:21:36